文论 • ARTICLE

画报情节——我与《山东画报》

  • 更新:2010-01-01
  • 来源:
  • 编辑:scope

山东画报今年欣逾周甲之年,这不仅是出版界,而且也是摄影界的一件大事。

山东画报六十年来,曾经受过战火的洗礼和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时期的风雨春秋,她曾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数以千计的编辑、记者和摄影人的心血和汗水,她记录着历史的瞬间和社会发展的足迹,她为人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。同时,她又培育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摄影人。数以千计万计的摄影人在这块土地上都曾得到过栽培和扶育,更曾收获过自己的成果。

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我还在鲁西南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时,就与山东画报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七十年代初期我就曾在山东画报上发表过一些报道性图片,一幅是介绍单县的百狮坊,一幅是介绍一位老画家。但真正发表摄影艺术作品是在1978年山东画报第三期“摄影艺术”栏目中发表的《绘声绘色》,当时我在县文化馆工作,当我收到山东画报李柏年老师寄给我的画报和他写给我的一封信时,心情兴奋极了,这是我第一次在专业画报上发表摄影艺术作品,我把这幅照片放在我的办公室里,每当我看到它时就自然地产生一种创作的冲动。一年之后,我带着自己的作品被借调到省美术馆影展办公室工作。就是这张照片,在我从一个小县城调到省城时,曾产生过十分重要的作用。每当我看到这张照或翻阅这期画报时,心情总是激动不已,难以忘怀。

我调到省城后的第四年,应时任山东画报总编辑的张书永老师的约稿,在1984年第7期又发表了我的《双手编出富裕路》这张照片,第二年改名为《条条致富路》,并在日本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0届摄影竞赛的“亚洲文化中心奖”,正是因为画报发表了这幅照片,才使我鼓起勇气向中国摄影家协会展览部投稿,参加了国际比赛,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山东画报始终是我摄影的良师益友,时时有一种情缘相结。无巧不成书,恰恰又是在经历17年之后,我重返离别20年的峨庄去看望《条条致富路》中的主人翁朱永连时,被谷永威先生敏捷地抓住了这一难忘的瞬间过程,在2001年第11期上的“图片故事报道”中讲述了二十年《条条致富路》的故事。过去的农民已不再编筐,画面中的主人已成了一个机关的职员,当年6岁的小女儿现在已是一家服装公司的小老板,家里养了一条叫“贝贝”的意大利宠物,再也不是当年的黄皮狗。作品中主人翁一家翻天地覆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,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从1981年到2001年整整二十年的历史故事,同时又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摄影人20年的漫漫足迹。

我与山东画报三十年的情结,时时体现在我的作品中,1986年就在我举办个展时,山东画报(1986年第4期)在“摄影家园地”里用整整两个版面发表了我的《祖母一生》等作品和沈鹏先生的评述文章,十七年来这组作品是时时激励我的一种动力。尽管多年来我在《中国摄影》、《中国摄影年鉴》发表了许多作品,也在国内外各类影展获过许多奖项,然而山东画报在发表这些作品时,都是在还没有获奖之前发表的,所以就越发显现出它的珍贵,它给我的记忆是永恒的!至今我都细心的珍藏着这些画报。

回首三十年,我与画报真是结下了不解之缘,是山东画报三十年来伴随着我的摄影之路,使我从一个摄影发烧友到业余爱好者,又一步一步走上了专业摄影的道路,《山东画报》始终是我的良师益友,是我的启蒙老师。欣逢山东画报60年华诞,我谨送上一个摄影人的祈祷和祝福,祝画报越办越好!愿画报这片圣土上培育出更多、更年轻、更优秀的摄影人才!愿画报为时代留下伟大的瞬间!为历史留下永恒的记忆!

让我们携手俱进,再现辉煌!

曾毅

2003年9月23日

  • 上一篇:读《秋色赋》有感
  • 下一篇:春天的印象
  • 相关链接

    热点资讯

    站内检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