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摄影师关锁琴:故土
春临江南/罗品禧(中国)
1764年(乾隆二十九年),为加强边疆驻防力量,清政府从盛京(今沈阳)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,连同他们的家属3275人到新疆伊犁屯垦戍边。这支队伍的西迁之路漫长而艰苦,他们经过15个月的长途跋涉,最终有5000余名官兵和家属抵达伊犁河谷。这条西迁线路大部分横穿现在的蒙古国,途经乌兰巴托、乌里雅苏台,然后翻越阿尔泰山脉进入新疆。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悲壮的亲人告别、一个民族迁徙的传奇经历,也是中国西部最早的一支边防军、一部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的经典史诗。他们从东北到西北,不仅带去了帐篷、粮食、马匹、狗,还有粮种、菜种、火种、族谱。
历史走过了258个春秋,清代康熙皇帝并没有信守“锡伯营六十年一换防”的口头承诺,这支西迁的队伍就再也没有回到他们的故乡,而中国西北边陲的伊犁地区便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乡。
作为一个锡伯族儿女,西迁到西北的那些族人,一直在我心里即朦胧又模糊,但却难以割舍。我想,如今的他们是不是仍然穿着长袍马褂?是不是还在骑射狩猎?而那里的族人每每见到我们东北的锡伯族人,开口就问:你们还会说锡伯族语吗?
我怀着对自己母族的深深敬畏,分别到西北和东北的锡伯族聚居地,静静地凝视、体悟母体语境里,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。
这里呈现的“故土”,是我《西迁人》项目里的一个章节,作品采用空间并置和视觉对比手法,人为地将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拉近,试图呈现出新疆察布查尔和辽宁沈阳的族人们,在相似或相近的生存空间里,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某种隐喻和精神性联系,对族人们之所以能在西北戍边几百年,进行一次神圣的地理、物理、文化和精神的诠释。
策展人:吴平关
关锁芹
关锁芹,锡伯族,辽宁沈阳人,毕业于东北大学,山东理工大学副教授,2005年开始摄影创作,多幅作品在省内外报刊和展览上发表并展出。
系列作品《西迁人的日常生活》:2018年10月参加第二届“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”,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有偿永久收藏;2018年12月入展“2018年(第七届)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”;2019年5月入展第三届“故乡的路”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作品展,并获优秀奖摄影师奖。2019年7月入展“多彩贵州”第12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。
系列作品《锡伯族“喜利妈妈”信俗》:2020年10月入围第三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,并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;2020年12月入展第八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,并获优秀摄影师奖。
系列作品《西迁人》:2020年11月入展“2020年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全国校友作品大赛”,并获优秀奖。
2019年,展现锡伯族民族文化的视觉文本《西迁人》出版。
请横屏观看
察布查尔大渠·新疆察布查尔县堆依齐牛录乡(2018.5.)&辽河大渠·沈阳沈北新区石佛寺乡(2018.7)
林荫大道·新疆察布查尔县爱新舍里镇(2018.5)&林荫大道·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乡(2018.7)
插秧的男子·新疆察布查尔县堆依齐牛录乡(2018.5)&除草的妇女·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乡(2018.7)
稻田·沈阳沈北新区石佛寺乡(2018.7)&小麦地·新疆查布查尔县孙扎齐牛录乡(2018.6)
抽水机·新疆察布查尔县堆依齐牛录乡(2018.6)&抽水机·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镇(2018.7)
草垛·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镇(2018.7)&草垛·新疆察布查尔县孙扎齐牛录乡(2018.5)
拔草的妇女·沈阳沈北新区石佛寺乡(2018.7)&捻芨芨草绳子的人们·新疆察布查尔县孙扎齐牛录乡(2018.5)
“喜利妈妈”信俗·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镇(2018.7)&“喜利妈妈”信俗·新疆察布查尔县孙扎齐牛录乡(2018.6)
麦地·新疆惠远县惠远老城(2018.7)&玉米地·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镇(2018.7)
杨树·新疆霍城县惠远镇(2018.6)&柳树·沈阳沈北新区石佛寺乡(2018.7)
界碑·新疆霍城县惠远镇伊犁将军府(2018.6)&古钟·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镇新民村(2018.6)
遮阳网·沈阳沈北新区石佛寺乡(2018.7)&遮阳网·新疆察布查尔县爱新舍里镇(2018.6)
靶心·新疆察布查尔县孙扎齐牛录乡(2018.5)&靶心·沈阳锡伯族家庙(2018.7)
老房子·新疆察布查尔县堆依齐牛录乡(2018.6)&老房子·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乡(2018.7)
婚俗展示·新疆查不查尔县锡伯族民俗风情园(2018.6)&婚俗展示·沈阳沈北新区中国锡伯族博物馆(2018.7)
堂屋·新疆察布查尔县扎库齐牛录乡(2018.6)&堂屋·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乡(2018.7)
出行·新疆查不查尔县孙扎齐牛录乡(2018.6)&出行·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乡(2018.7)
吴扎拉氏族谱(新)·新疆察布查尔县孙扎齐牛录乡(2018.5)&何氏族谱(民国)·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乡(2018.7)